珍珠的誕生

珍珠的誕生                                                                  

文/張瑜生 Anna Chang G.G.

 A Pearl is Born
 

天生麗質難自棄

珍珠的誕生是一件親切又神奇的事。和其他必須從礦裡挖出的寶石不同,珍珠是居住水底的蚌或蠔的產物。寶石必須通過切磨、拋光的過程來釋放它的美,而珍珠天生麗質,從蠔或蚌母體成熟的珍珠,一出世便已具有彩虹般的光澤,是珍珠獨有的奇蹟。

當一粒沙子或一個細小的寄生蟲,隨波流進一個蠔或蚌柔軟的體內又無法排出時,為紓解異物侵入的不適和刺激,珍珠蠔或蚌會自動分泌出晶質物體,稱為珍珠母(Nacre)來包裹異物。如此層層包裹,經過2∼3年,而這個蠔或蚌還能健康生存的話,一顆美麗的珍珠就此誕生。
 
蠔蚌爭輝    各領風騷

我們都知道珍珠生長在軟體動物中,在這個世上的軟體動物可分為單扇貝、雙扇貝和無殼軟體動物。單扇貝包括鮑魚、大海螺等,雙扇貝包括蛤、蠔、蚌等。無殼軟體動物則包括烏賊、章魚等。在為數約有8千種的雙扇貝軟體動物中,只有不到20種可以生產珍珠。
 
一般來說,雙扇貝軟體動物存在淡水中可生產珍珠的,通稱蚌(Mussel),存在於海水中可生產珍珠的,通稱蠔(Oyster)。可以下列幾種為代表:
 
海水珠方面,產Akoya養殖珍珠的蠔貝稱為Pinctada Fucata,可以說是珍珠中最具有光澤的一種,最早始於日本,近年來中國急起直追,已有凌駕於日本之上的趨勢。
 
白色南洋珠(南海養珠)的蠔貝叫Pinctada Maxima是養殖珠貝中體形最大的,俗稱為銀唇貝或白蝶貝(Silver-Lipped-Oyster),主要產地為澳洲、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
 
產生大溪地珍珠,即黑珍珠的蠔貝叫Pinctada Margaritifera,俗稱黑唇貝或黑蝶貝(Black-Lipped-Oyster),主要產地在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位於北緯30°與南緯47°間的一個群島。
 
淡水珠方面,淡水珠其實可以在地球上許多的海灣與河川中找到。在日本有一種野生蚌叫Hyriopsis Schlegeli的,它的軟體組織可生產不規則形狀的、有許多顏色的淡水養珠,就是名聞天下的日本琵琶湖淡水養珠(Biwalake Pearl),以多采多姿稱之,真的名符其實。
 
中國近年來大力培養淡水養殖珍珠,用的是三角帆貝(Hyriopsis Cuingi),和皺摺貝(Cristaria Plicata),其產量為世界之最,品質也正在向世界頂端進軍。
 
另外使用企鵝貝(Pteria Penguina),可以培殖馬貝珠或稱半珠(Mabe Pearl),實際上是附著於蚌殼生長的珠,因此其底部與蚌殼相連,只有正面可以看到凸出的珠的形狀,可以設計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如常見的珍珠菩薩像即是。
 
在美國則首選洗衣板貝(Megalonaias Nervosa),可產生附貝養珠(Blister Pearl),原理和馬貝珠是一樣的,洗衣板貝是Unionidae科的蚌種之一。
 
美麗流傳千百年

珍珠是人類最早用來裝飾自己和做為財富的寶石。和鑽石一樣,在古老的年代,只有王公貴族可以擁有,西方猶勝。古埃及人用珍貴的珍珠來陪葬,相傳埃及豔后克里奧佩特拉(Cleopatra)為了贏得和馬克安東尼(Marc Anthony)的打賭,將一顆價值不菲的珍珠溶於酒中飲下,以炫耀她一餐的代價,可以是一座城的財富。
 
古羅馬人視珍珠為至高無上的富貴與社會地位的象徵,古希臘人視珍珠為愛情與婚姻的信物。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珍珠是如此的被推崇,甚至立法禁止非貴族不能配戴。阿拉伯人更傳說珍珠是滿載月光的露珠,墜落海中而被蠔貝吞食了。
 
珍珠的故事不間斷的從西方流傳到東方,當珍珠在波斯灣(Persians Gulf)和印度與斯里蘭卡間的曼能海灣(Gulf of Manner)大量被發現之後,印度和穆斯林(回教)的統治者,皆用珍珠來裝飾自己。在17到18世紀間,世界上最好的珍珠幾乎都被印度和穆斯林的統治者所囊括了。

珍珠在回教中被認為是純潔和完美的,在印度則認為是太陽系的寶石,與月亮有密切的關聯。

在蘇聯,上流社會的紳士和淑女們用昂貴的珍珠妝點他們的服飾,蘇聯的貴族婦女常戴的頭飾稱為可可希尼基(Kokoshniki),就是用珍珠、緞帶花邊和寶石來裝飾的。

中國的清朝時期,皇親國戚們亦用大量的珍珠來妝點他們的頭飾、衣服和做為首飾用,其中最有名的首推慈禧太后家喻戶曉的珍珠衫了。

到了18-19世紀初期,由於刻面寶石的問世,如鑽石和紅、藍寶石等,轉移了的人們的注意力,稍微沉寂了一段時間,但短暫的沉默不代表沒落。19世紀中期之後,中產階級的崛起,珍珠逐漸走向民間大眾,直到今日,人們對珍珠的喜愛與珍惜,熱情仍然不減。

進入20世紀,人們對珍珠的態度有了改變,珍珠逐漸成為婦女們的日常裝飾,此時坊間的仿珠亦成為裝飾的好材料。但世界珍珠市場真正的大震撼,應是在日本養珠出現之後。

從天然到養殖

From Nature to Culture

改變珍珠世界的人

御木本幸吉(Kokichi Mikimoto 下稱御木本)並不是第一位試殖養珠的人,其實中國人早已有殖珠的經驗,可惜無人發揚光大。御木本在一次展覽中,遇見一位來自帝國大學(Imperial University)的教授,談到養殖珍珠的方法,此時養殖珍珠的念頭已在他心中萌芽,那年他立即入學修習如何養殖珍珠。經過幾年的苦學和試驗,終於在1893年在蠔殼的內面養出世界第一顆半圓的珍珠,並取得他的第一個專利,而這種珠亦被廣泛的接受作為裝飾用物。

百折不撓 精益求精

御木本並不滿意當時的成就,他想要培殖圓的珠,因此繼續不停的研究和實驗,如何才能養殖完全圓的珍珠。他生活中的每一刻都用在培育蠔種上。大海中神祕的紅潮和過低的水溫,會使蠔貝大量死亡,海中蠔貝的天敵亦不容忽視。但無論遭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他絕不退縮,最後,終於於1905年培育出世界聞名的圓珠。

當圓珠帶來豐厚的利潤後,他又致力於養殖黑蝶貝與白蝶貝,於1931年養殖出10mm的珍珠。在他成功養殖出完美的圓珠後,御木本說:「我願將珍珠戴在世上每一位女仕的頸項。」

今日,在世界珍珠企業的舞台上,早已盡是養殖珍珠的天下,而御木本這個名字,永遠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

儘管珍珠有不同的分類,但評鑑珍珠的基本因素是相同的,不論  

儘管珍珠有不同的分類,但評鑑珍珠的基本因素是相同的,不論是是從價值或品質方面,都不會超出以下的七個因素:大小、形狀、顏色、光澤、表面瑕疵、珍珠層的品質和搭配的一致性,通稱珍珠評鑑七原則。和鑽石的評鑑一樣,它的結論要綜合七種因素來做考量。

當然,在養殖珍珠當道的今天,偶然間,被發現了一顆天然珍珠,若它各方面的條件都好的話,我們不妨加上第八項因素,那就是它相對的稀有性。因為天然好珍珠非常稀少,如果幸運的話,每一萬個蠔貝中,也許可遇到一顆天然珍珠,而天然珍珠要像養殖珍珠一樣好條件的就更不可求了。養殖珍珠也一樣,越完美的珍珠越稀有。

珍珠的大小

珍珠的生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大多數人想到珍珠時,腦海中會現出圓的形狀。其實在自然界,不規則形狀的珍珠還是佔多數的。當然,我們都知道珍珠越大、越圓、越值錢。

珍珠的大小與形狀得看它生長的軟體動物的種類、植核的大小和它生長的環境來決定。養珠人為了要收獲大又圓的珍珠,就選擇較大的珠貝,植入較大珠核,如南海養珠。同時珍珠的大小和形狀直接反應了它生長的水的溫度、水質和其中所含的化學物質,也透露了孕育它的珠貝的健康程度。

就圓珠來說,以中國為代表的淡水珠,大小平均約從4mm∼10mm。

海水珠方面,日本的Akoya珠平均約從6mm∼8mm,也有大至10mm或小到2mm的。

南海養珠或稱南洋珠,平均約從8mm∼14mm,也有大至18mm的。

大溪地黑珍珠平均約從8mm∼14mm。

淡水圓珠要長到直徑10mm,Akoya海水養珠要長到直徑10mm,或南洋珠要長大到直徑20mm,都是絕對稀少的。

珍珠的形狀

珍珠的形狀約可分為以下幾種;

圓形:被認為是珍珠最美的形狀。除了完全的圓之外,它的交叉直徑相差不得多於2%。

近乎圓形:肉眼感受幾乎為圓形,有些可能稍不圓、稍拉長或稍平坦。其交叉直徑相差約介於2%∼5%之間。

橢圓形:對稱、圓滑的長圓形。

鈕扣形:對稱、扁平或稍扁平的圓形,表面凸圓,形如鈕釦。

水滴形:對稱、圓順的梨形,可為較長或較短的水滴形。

半奇形:不對稱、不圓或稍不規則的橢圓形、鈕扣形或水滴形。

奇形或不規則形:帶有顯著不規則的和不對稱的自由發展的外觀。

特殊造型:現代的植珠技術可以植入各種特殊造型(利用造型珠核或軟體組織),例如常見的十字形、錢幣形、棒形等即是。有一種珍珠生來有一條或多條圍繞的溝痕或皺摺的,稱為圓環珠(Circle Pearl),則視其輪廓歸類。

在評價方面,完美的圓形珠是最值錢的。然而對於現代設計師來說,不規則形或特殊造型的珍珠,反而能帶給他們更多的靈感,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珍珠的顏色

珍珠的顏色可以說是它的體色(Body Color)。但我們肉眼直接看到的珍珠顏色,卻是它的色彩(hue)、色調(Tone)和色度(Saturation)的綜合呈現。一般來說,珍珠的顏色傾向淡彩,不像有色寶石的濃艷,別具一種輕柔飄逸的美。珍珠的色彩就是它的體色,色調是色彩的深淺變化,色度則是色彩的飽和度。

常見的珍珠顏色是白色、奶白色、黃色、金色、粉紅色、紫色、銀灰色和黑色。珍珠的顏色有如天邊的彩虹,或畫家的調色盤。最迷人的是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層光暈,而產生捉摸不定的次色(Secondary Color),形成了它的表面色調(Overtone),GIA譯為泛光。

珍珠的顏色來源,大部分歸功於它形成珍珠層的貝殼硬蛋白(Conchiolin)其中含有的有機色素,但組成珍珠層的霰石結晶(Aragonite Crystals)則是白色或透明無色的。

珍珠的顏色也決定於產生珍珠的軟體組織的種類,和它居住的環境。

以產地來說,淡水珠的顏色最多彩,幾乎包括了所有的顏色。

中國產的淡水珠,最常見的體色是白色、奶白色、橙色和紫色。

海水養珠方面;日本的Akoya珍珠多為白色、奶白色。白色帶有粉紅色表面色調的評價最高。

南洋珠的體色多為白色,淡灰色和金黃色。白色的珠偶而會有粉紅色的表面色調。

大溪地黑珍珠的體色通常為黑色或灰色,多帶有綠色和紫粉紅色彩的表面色調,最珍貴的是像孔雀羽的翠綠顏色,神秘、高貴,充滿誘惑,是珍珠顏色中的極品。

珍珠的光澤

珍珠的光澤和鑽石是不一樣的,鑽石的光澤是透明的、直接的,均衡交錯因移動而閃爍。珍珠的光的反射則是多層次的、層層疊疊的。珍珠層的細微光滑的表面,其實是由密集的、不規則邊緣的霰石晶體(Aragonite Crystals)聚結而成的。

霰石是碳酸鈣的一種,由軟體動物的外套膜分泌出來。霰石在礦石中屬於碳酸變質岩。在珍珠蠔貝中,它形成貝殼的內層,或稱珠母層(Mother-of-Pearl),和珍珠一般美麗。

霰石屬於斜方晶系(Orthorhombic),它的晶體有三個三角形的晶面,能產生稜鏡的效用。就是這些微小的稜鏡相互交織的光線,使得光線通過珍珠層時,因光的干擾效應,將白光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而珍珠圓形的表面又有凸鏡的效應,使得光線有若由內而外散放出來。如此多層次的光的作用,給予珍珠特具的光澤叫虹彩光暈(Iridescence)或稱珍珠光澤(Orient),GIA譯為珠光,以下統稱珍珠光澤。

珍珠的表面色調(Overtone)通常呈綠色、藍色或淡紅色彩,這在黑珍珠上特別明顯。它們像一層漂浮在珠體周圍的鮮麗的光域,十分的震撼人心。

珍珠的光澤就是如此複雜的光色的組合,它盈盈流動,氤蘊繚繞,是寶石中最特殊,最美麗,最溫柔的光澤。當然,不是每一顆珍珠都有如此的珠光,大部分珍珠的珍珠光澤不明顯,有些甚至晦暗無光,因此具有珍珠光澤的珍珠價值是比較高的。

珍珠的表面品質

每個人都夢想有一顆完美無瑕的珍珠,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珍珠的長成是一種生物過程,絕大部分的珍珠表面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瑕疵。

珍珠的表面瑕疵,或稱表面特徵,大約有因磨擦所造成的刮痕、不規則的腫塊或表面凸起、缺口或凹陷的溝痕、暗色的斑點或凹陷的白點、不規則的縐褶狀隆起和觸及表面的龜裂痕等。這些缺隙一般都極細小或不明顯,但若有明顯的不規則表面就會影響到珍珠的耐磨性。這些缺隙如發生在珠孔附近較不顯眼的地方,也比較不影響價值。

一顆表面完美無瑕又平滑光潔的珍珠,是十分難求的。表面品質的評估,包括其表面特徵的數目、本質、位置、顏色和對珍珠耐磨性的傷害程度等。茲列出一般品評珍珠表面品質的標準,以為參考;

★ 無瑕級:表面完美無瑕而具有珍珠光澤的。

★ 一級:表面特徵少於珍珠表面10%而又有優良的珍珠光澤的。

★ 二級:表面特徵少於珍珠表面1/3而具有珍珠光澤的。

★ 三級:表面特徵少於珍珠表面2/3而具有珍珠光澤的。

★ 不良級:表面特徵超過珍珠表面2/3或沒有珍珠光澤的。到這個程度的珍珠,就和鑽石的有瑕級一樣,是珍珠的不良品。

珍珠層的品質

在軟體動物釋放珍珠層時,並非每一層都完整的包覆住整個珠的,如此不平均的珍珠層,會形成表面的不勻整。而珍珠生長的時間長短和植入的珠核的大小,會影響珍珠層的厚度。珍珠層較薄的珠會呈現像粉筆一樣的白堊色,黯淡無光,嚴重的可以看見珠核的形狀,它的耐磨度差,有時甚至會剝落。

珍珠層是構成珍珠的本質,它與珍珠光澤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因此珍珠層成為價值的關鍵因素。珍珠層的品質直接決定珍珠的外貌。珍珠能否長久保存,也和珍珠層的厚度絕對相關。

大多數珍珠光澤良好的珍珠,都有比較理想的珍珠層厚度,但具有理想厚度的珍珠其光澤並不相同。珍珠霰石晶體的排列是否整齊,與透明度、表面平滑度等都會影響珍珠的光澤,因此能發出良好珍珠光澤的珍珠是比較稀有的。

以大溪地黑珍珠舉例,孕育大溪地黑珍珠的貝;黑唇貝或稱黑蝶貝(Pinctada Margaritefera),每天約可分泌3-4層的霰石晶體,每二年就累積了約2000層的霰石晶體,每一層約有一個微米(0.001mm)的厚度。

當然無論黑珠白珠,它的表面越光滑,鏡面效果越佳,珍珠的光澤就越好。霰石晶體的透明度越好,光的穿透性越佳。而珍珠層越厚,珍珠光澤的表現也越佳。

根據日本珍珠科學研究室的研究指出珍珠層的厚度標準如下:

★珍珠層厚度達到0.8mm的為極優良品質。

★珍珠層厚度達到0.4mm-0.6mm或超過19個月生長期的為優良品質。

★珍珠層厚度只有0.3mm的,或經過7-8個月生長期的,為一般品質。

★珍珠層小於0.2mm,只有3-6個月生長期的,為不良品質,一般都不能選用。

珍珠的搭配

沒有兩顆珍珠是一模一樣的。因此要根據以上六項因素來選擇看來相同的珍珠,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珍珠搭配的協調性在同一串項鍊上最容易看出來,特意選配的珍珠,要觀察它整體的一致性,若是大小依序遞增或遞減的珠串,其每粒之間相差以小於釐米計量,而珠的外貌包括顏色,珠與珠之間的光澤,都要盡量接近甚或相同,可以想像在搭配的收集與篩選上所費的時間與精力,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因此一串搭配得天衣無縫的珍珠項鍊,理所當然價值不菲了。

現代的設計師崇尚自由,已在珍珠首飾的設計上充分表現出來。不同顏色、大小與形狀的珍珠可以同時出現在一件作品上,對於崇尚流行風尚的人來說,也是非常討喜的大膽創新之作。而珍珠形狀的多變化,也刺激了設計師的靈感,往往有令人眼目一新的的精采作品。但只要在一件作品上有兩顆以上的珍珠,則無論如何在大小、形狀、顏色、光澤、表面品質和珍珠層的品質上,都必須是相配的,才能予人整體的感覺。因此搭配得宜的珍珠首飾自然要比沒有搭配的價值要高。

無論如何,珍珠的評鑑與價值評估,都必須要綜合以上七種因素來做總體考量。

珍珠的丰采

The Style

富麗高貴   活潑清新

珍珠的形狀多變、色彩豐富,加上近年來中國淡水養珠的大量入市,價格又便宜,成為珠寶和服裝設計師的最愛。除了品質特別好的珍珠仍非一般人可以企望的以外,珍珠可以說是寶石中最普遍又最受歡迎的。

設計師將珍珠首飾大略分為五個主要方向:耳環、項鍊、戒指、手鐲和胸針。讓我們就西方和東方流行的款式來看看都有哪些風格和時尚。

珍珠和鑽石的搭配,顯得高貴耀眼;珍珠和有色寶石搭配,顯得活潑,洋溢青春。無論是單獨一科珍珠或整串的珍珠,都各具品味,和不同的丰采。

珍珠是較軟和較敏感的寶石,因此需要格外小心的呵護,以保持它美麗的外觀。由於珍珠是有機寶石,酸性物質、汗水、化妝品和香水都會造成對珍珠表皮的傷害。因此;

佩戴珍珠首飾要在化妝完畢之後,而取下珍珠首飾時要在卸妝之前。

珍珠應用微溫的水,只能放很少的洗潔精或肥皂,可以用極柔軟的小刷子,一顆一顆的輕輕的刷洗。

珍珠必須用柔軟的絨巾個別包覆存放在乾燥的地方,不可與其他寶石或鑽石首飾混放在一起,以避免刮傷。

成串的珍珠最好在珠與珠之間打結,以防珠與珠互相摩擦,萬一珠繩斷了,只有1、2顆珠會掉落,繩結可阻止珠的滑落。

珍珠不可以用塑膠袋密封包裝。

不要戴著珍珠飾品做粗重或廚房的工作。

不可帶著珍珠項鍊做劇烈的運動。

珍珠項鍊小常識

Necklace

◆ 項圈 Collars:約12∼13英吋長,2∼3圈圍著頸項的設計,呈現復古的華麗風格。

◆ 頸圈 Chocker:約14∼16英吋長,最傳統的單圈項鍊,適合於任何服裝的搭配。

◆ 公主項鍊 Princess:約17∼19英吋長,高領或低領服飾都可搭配。

◆ 馬丁尼項鍊 Matinee:約20∼24英吋長,適合休閒或上班的佩戴。

◆ 歌劇項鍊 Opera:約28∼34英吋長,可單串配戴亦可折成雙串配戴。

◆ 繩鍊 Rope:超過45英吋長,垂落的線條流

花珠 HANADAMA

花珠源自於日本珍珠科學研究所。在每年珠農所採收的眾多珍珠中篩選而出,再由日本珍珠科學研究所的專業人員檢測之後,依據精密儀器所化驗的標準,訂出最高品質的珍珠,平均每一萬顆優質的珍珠在被檢驗後,通常只有不到一顆的比例會被選出。而被選為花珠的日本珍珠,將會獲得一份證明身分與品質的最高殊榮。
 
 
◎ 本專業文章感謝由 珠寶世界 雜誌社提供刊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