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粉紅色剛玉處理與帕達帕拉恰(padparascha橙色剛玉)

新粉紅色剛玉處理與帕達帕拉恰(padparascha橙色剛玉)


這幾年市場上出現了不少顏色逼近帕達帕拉恰的橙紅色剛玉,造成市場一陣轟動,因此業界指出這些產品可能是由馬達加斯加粉紅色剛玉處理而成。

早先經過相當時日的探討,美國和泰國以及歐洲的寶石鑑定所雖然檢驗了不少不同來源的處理剛玉樣本,並沒得出具體相同的結論。

美國寶石學院的寶石鑑定所GIA-GTL)認為是:該種剛玉是使用高溫加熱和某種擴散的處理方法。

美國寶石業商會(AGTA)認為是:刻面的馬達加斯加粉紅色剛玉塗上硼砂,在氧化燒的環境下高溫處理,而產生滲入寶石表面或接近表面的一層橙紅色。很大比率的受檢寶石中,此種處理的橙色表面要比擴散處理的藍寶石色層要深入內部,並且顏色不會集中於刻面的稜線邊緣上。

但是泰國珠寶學院則表示:他們所測試的橙色剛玉只顯示出熱處理,並無任何的擴散處理跡象,也就是說處理過程中並沒使用化學的原料。

2002年2月泰國網站Thaigem .com聲稱:就寶石熱處理的技術的本質上,我們不能從分子層面上進行精確觀察,何況多數寶石熱處理商均未經科學訓練,而且因競爭劇烈會極力保護熱處理的商業機密。所以很難對馬達加斯加粉紅色剛玉轉變為橙紅色調的熱處理過程做出肯定的答案。

即使到了2002年中,各大寶石鑑定所對如何披露剛玉的新處理方法仍未能達成共識。

所以日本全國寶石協會(GAAJ)和亞洲寶石鑑定所(AGL)於2002年2月起停止開具用新方法處理的剛玉的報告,除非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有了研究分析結果,以及對此處理方法的適合用語達到共識。

美國寶石學院的寶石鑑定所(GIA-GTL)和美國寶石業商會的寶石測試中心(AGTA)也因為此種處理後,擴散程度深淺的極大差異,而在2002年6月也宣佈改變其報告政策﹔

處理評論(Treatment comment)欄中改為:

具有熱處理及大量擴散而產生的有關表層顏色跡象(indications of heating and of surface-relationed color created by bulk diffusion)

若是表面因熱處理而衍生出合成物質時則會有如下評論:

出現合成物質蔓生的區域(areas of synthetic overgrowth are present)

當然也有堅持使用2002年2月美國土桑會議決定的評論用詞的鑑定所﹔包括了泰國寶石學院、瑞士寶石學院、瑞士古伯林寶石鑑定所、以及英國寶協鑑定所

那就是:

有熱處理的跡象,此寶石的顏色效果僅限於相關的表層(Indications of heating. The coloration of this stone is confined to a surface-related layer)

這件熱處理剛玉的事件一直遲遲無法定案。

2002年的第三季許多寶石商已經耐不住這種折騰,他們期望實驗室鑑定所和相關的貿易行業們能加速解決這些爭論,否則寶石市場將蒙受損失,然而實驗室和鑑定的機構則認為;寶石的生產商應該公開他們處理的過程,否則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搜尋和分析,這對寶石市場可就有得等待。

2003年和2004年之間,熱處理寶石的供應商,寶石商和鑑定所實在是無法再等待,他們之間也都認清相互間的利益和商機共存的關係,所以決定把自我為中心的利益放一邊,再次為打開有色剛玉的市場,他們妥協了。證書也有具體的用語根據而一張張的開出,寶石商的存貨也迎刃而解,這場公主和巫婆之間的爭吵也就落幕。

瑞士GRS的鑑定書是這樣歸類:H(Be)

Enhanced by heat and light elements(such as Beryllium)

加少量元素的熱優化處理


◎本專業文章感謝本會寶石鑑定委員會-高本榕主委 提供刊載◎

Back to Top